夷陵區,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長江西陵峽兩岸。夷陵區總面積3438.99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9個鎮、2個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區人民政府駐地小溪塔街道辦。截至2017年末,夷陵區戶籍總人口為521481人。
夷陵區主城區城市雕塑——三峽明珠
夷陵區主城區黃柏河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宜昌縣,設立宜昌市夷陵區。7月28日,夷陵區正式成立。夷陵區內6條高速、3條國道、6條省道、國家南北向鐵路焦柳線和鴉宜鐵路。2017年10月,宜昌市夷陵區被國家農業部列為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2017年12月14日,夷陵區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9年3月6日,夷陵區入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19年11月18日,夷陵區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夷陵區內有三峽人家、三峽大壩等旅游景點。
夷陵區地圖
2018年,夷陵區實現生產總值573.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67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25.44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86.28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09:58.52:29.39調整為10.75:56.76:32.4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1.3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1.7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3.10個百分點。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夷陵區轄1個街道、9個鎮、2個鄉: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鎮、霧渡河鎮、分鄉鎮、太平溪鎮、三斗坪鎮、樂天溪鎮、龍泉鎮、鴉鵲嶺鎮、黃花鎮、下堡坪鄉、鄧村鄉;另轄2個鄉級單位:三峽壩區和東城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區政府駐小溪塔街道。
夷陵區是湖北省“一江兩山”旅游區中長江與神農架旅游區的結合部,也是湖北省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發展與控制性規劃的核心區和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點規劃發展的核心區。旅游資源集名山秀峰、奇特地貌、珍稀生物、歷史遺跡、民俗風情、現代工程于一體,境內有長江三峽西陵峽風光,有舉世獨有的長江三峽大壩和葛洲壩工程,有被譽為“活化石”的中華鱘,有世界地質界確認的震旦紀、寒武紀地質標準剖面點等等。全區建成并對外開放18處景點,其中國家5A級景區2個(三峽人家、三峽大壩),國家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2個(中華鱘園、情人泉野人谷)。
夷陵區主要旅游景點
1.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于長江三峽中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千米。三峽人家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游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三峽人家——龍進溪
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
2.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于宜昌市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千米,是當今世界上醉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全國首批5A級景區之一。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擁有三峽展覽館、壇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5個園區,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區以世界上醉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在壇子嶺可以遠眺大壩,俯瞰長江。泄洪觀景區則是波瀾壯闊、雷霆萬鈞。
3.三峽大瀑布
三峽大瀑布(原名:白果樹瀑布)地處于曉峰旅游景區。從宜昌城區出發,驅車半小時便可抵達以天然瀑布群和峽谷叢林風光聞名遐邇的三峽大瀑布風景區。三峽大瀑布是長江三峽西陵峽口新辟的以飛泉馳名的旅游景點,它距宜昌市34公里,位于宜昌縣曉峰鄉泰山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