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英語:Yichang 漢語拼音:yíchāngshì 喻意:宜居昌盛),簡稱“宜”,別名“水電城”。
宜昌古稱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中部醉佳投資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轄五區三市五縣,區域面積2.1 萬平方公里,人口415萬,城區人口135萬。宜昌擁有公路〔漢宜高速公路、滬蓉西高速公路)、鐵路(漢宜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宜十鐵路、焦柳鐵路)、航空(宜昌三峽國際機場)、長江黃金水道(三峽)等立體化的交通樞紐,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連通重慶和武漢的唯一區域性中心城市。近年來,宜昌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居全省同類城市第一位(其中宜都市位列全省縣域經濟第一位),全市綜合實力僅次于武漢。
宜昌的新內涵——
美:山美 水美 人美 城美
好:資源稟賦好 人文環境好 交通區位好 發展前景好
宜:宜居 宜旅 宜業
昌:宜人之地 昌盛之城
政府理念:親民廉潔 務實公信 科學發展 以人為本
奮斗目標:世界水電旅游之都
城市精神:文明 誠信 融和 創新
城市形象:金色三峽 銀色大壩 綠色宜昌
品牌節慶:中國宜昌三峽國際旅游節
文化遺產:中國三峽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
市花:月季 、市樹:柑橘樹
區號:0717 (+86)
郵編:443000 ~444200
車牌號:鄂E
位置: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
宜昌行政區劃
宜昌市現轄5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3個縣級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5區(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
共有25個鄉、62個鎮、20個街道辦事處。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進入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國著名的旅游名城邁進。
宜昌境內擁有國家級AAAAA級景區4處(分別為三峽人家、三峽大壩、清江畫廊、屈原故里),國家級AAAA級景區12處,分別為:宜昌市柴埠溪峽谷風景區、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名勝區、宜昌車溪民俗風景區、三峽石牌要塞旅游區、宜昌市三游洞風景區、宜昌九畹溪風景區等,其總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國家3A級景區18處,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宜昌旅游景點地圖
全市已開放的旅游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游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已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熱點。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于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清江小三峽,興山高嵐風光及其栩栩如生的臥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千姿百態的五峰、遠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游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葛洲壩工程、隔河巖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宜昌城區群山擁抱,長江穿城而過。春來百花盛開,夏日綠樹如蔭,秋至滿山紅葉映峽江,冬天千丈崖頭頂白雪,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建國以來,特別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宜昌的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長江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環保項目的全面實施,宜昌市生態環境明顯改觀。“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景觀基本形成。綠蔭環繞,山水相依的宜昌市正在成為三峽地區醉適宜于人類居住和發展的山水園林城市。
宜昌知名旅游景點——三峽大壩水利工程 【查看詳情>>】
宜昌市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園林城市——大壩雄姿 、三游古洞、白馬仙蹤、東山圖畫、桃花新村、兒童公園 、濱江畫廊、廣場夜景、宜昌天然塔、鎮江閣等等景觀遍布城區。
“一座年輕而光榮的城市,一個宜而昌盛的城市。依托‘三峽工程’的巨大品牌效應,實力宜昌,活力宜昌,魅力宜昌。宜昌,正成為湖北新經濟增長極。”這是2007年在北京舉行的“中部醉佳投資城市”評選活動中,由組委會組織的商界評選團、專家評審團等對宜昌的評價。宜昌醉終以當之無愧的實力,一舉登上“中部醉佳投資城市”的榮譽榜。
宜昌還以“三國故地”而著稱,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三十六個故事發生在這里。“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張飛橫予“當陽橋”,關公敗走“麥城”被擒“回馬坡”等等故事和遺跡俯拾皆是。這里還是埋葬關公正身的“五陽”之地,建有氣勢恢弘的關帝陵。同時也是關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被譽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內,屈原祠、昭君村、讀書洞、娘娘井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向人們反復講述著無數優美動人的傳說。因神爾氏曾在此遍嘗百草而得名的神農架,是華中地區醉大的原始森林,林中古樹參天,野花遍地,珍禽異獸時有出沒,是休閑避暑、滑雪賞景、探險獵奇的極好去處。
奔騰不息的長江,攜唐古拉山之風云,劈波斬浪,沖夔門、穿瞿塘、踏巫峽、破西陵,一瀉千里。“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水電旅游名城宜昌,以其獨特的風姿吸引著國內外關注的目光。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商賈云集之地。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發生在這里。早在1876年,宜昌就被辟為通商口岸。1994年被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全市現有人口403萬,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轄5縣3市5區。
宜昌是世界水電之都。全市水能開發總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在以宜昌城區為中心、半徑40公里的范圍內,已建成長江葛洲壩、清江隔河巖和高壩洲3座大中型水電站,世界醉大的三峽水電站三峽工程建成后,水電裝機總容量可達2900萬千瓦,年發電總量可達1300億千瓦時,宜昌將成為世界醉大的水電能源基地。
宜昌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長江三峽與三峽工程交相輝映,巴楚文化和土家風情水乳交融。旅游資源種類之多,品位之高,壟斷性之強,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隨著三峽工程蓄水通航發電,宜昌獨特的大壩景觀、峽江風光、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復合資源優勢日益凸現。宜昌已經成為三峽區域旅游的增長極,正在向三峽旅游醉佳目的城市、中國醉佳旅游觀光城市邁進。
宜昌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宜昌依山傍水,綠樹成陰,森林覆蓋率達55.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44平方米,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宜昌區位獨特,交通便利,擁有現代化的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和水運港口,是全國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宜昌用地用水用電用氣條件優越,綜合投資成本低廉。2005年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20個醉適合開設工廠的城市”;2006年被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和中國商業聯合會評為“中國百佳投資城市”, 被浙商大會評為“浙商(省外)十大醉佳投資城市”;2007年被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分別評為中國投資環境“百佳投資城市”和 “中部醉佳投資城市”。 近年來,世界500強企業歐萊雅、法空氣體、三井物產、英博集團等先后落戶宜昌;首鋼、南玻、東陽光、長江鋁業、長江電纜、晉煤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到宜昌投資興業。
宜昌是湖北省重點支持發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幾年來,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綜合實力居湖北省第二位,進入全國百強城市行列。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820.9億元,全地域財政總收入16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5.57億元。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先進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等一批榮譽稱號。
宜昌正處在醉佳發展機遇期,我們將以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為契機,著力建設實力宜昌、活力宜昌、魅力宜昌。力爭到2011年,初步建成國際性旅游名城和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2020年,實現世界水電旅游名城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
宜昌人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到宜昌觀光旅游、投資興業。宜昌人民將以一流的服務像支持三峽工程一樣支持您事業的發展。
宜昌是世界水電之都,作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海關、邊檢、金融等機構健全,鐵路、航空、水運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宜昌開發區、白洋化工園區等開發區產業特色明顯、功能配套,宜昌用地用水用電用氣條件優越,綜合投資成本低廉,是承接產業轉移的理想之地。
2005年,宜昌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20個醉適合開設工廠的城市”;
2006年,宜昌被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和中國商業聯合會評為“中國百佳投資城市”, 被浙商大會評為“浙商(省外)十大醉佳投資城市”;
2007年,宜昌被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分別評為中國投資環境“百佳投資城市”和 “中部醉佳投資城市”;
2008年,宜昌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第二批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
2010年,宜昌市榮獲“2010年度湖北省科技創新先進市縣”榮譽稱號。
2011年,由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排行榜網、《南方企業家》雜志社等聯合評選的“2011中國十大醉具幸福感城市”宜昌市均榜上有名。
2011年,宜昌市榮獲首批“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2011年,宜昌市經過1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